《榕城记》三亚股票配资
闽地多山,自古有\"八山一水一分田\"之说。我初至福建时,正值梅雨时节,潮湿的空气里总夹着海腥味与茶香,倒也应了这\"东南山国\"的名号。
福建踞东南海隅,左牵浙赣,右引粤台,恰似一柄斜插在东海之滨的玉如意。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,九分山丘一分田,倒也应了古人\"依山作骨,凭海为襟\"的形容。那些个\"亚热带季风气候\"之类的洋名词,在渔民的皱纹里,不过是\"六月晒脱皮,腊月冻裂手\"的实在话。
展开剩余74%八闽文脉源远流长,三坊七巷的青石板路上,至今还响着林则徐的脚步声。泉州港的宋元古船,载着德化白瓷的碎影沉在时光里。厦门鼓浪屿的琴声,总在黄昏时分与潮声唱和。偏是这福州城,倒像个老学究,戴着玳瑁眼镜,在闽江口默默算着经济账。
说来也怪。泉州戴着\"东方第一大港\"的桂冠千年,厦门顶着经济特区的金匾,倒叫这\"闷声发大财\"的省城后来居上。福州人似那水仙花般,在岁末寒冬里不声不响地抽枝长叶。自秦汉时称\"冶\",到唐时因福山得名,两千二百年的城郭里,藏着多少\"五口通商\"的往事?如今闽江两岸的玻璃幕墙,映出的可是林觉民《与妻书》里的那片月光?
三坊七巷的飞檐下,新开的茶肆飘着茉莉香。那些个\"万亿俱乐部\"的名头,在依姆的锅边糊摊前,不过是一碗热腾腾的早点。倒是闽剧里咿咿呀呀的唱腔,还留着严复翻译《天演论》时的斟酌。昙石山的陶片、马江的炮台、鼓山的摩崖,都在雨打风吹中诉说着\"海纳百川\"的胸襟。
今之福州,早非\"纸褙的城\"了。那闽江口吞吐的集装箱里,装着多少世界的故事?数字经济产业园的蓝光,可还认得林纾译笔下的巴黎茶花女?然其可贵者,正在这新旧交融间的不卑不亢。就像寿山石的温润,经千万年地气淬炼,方成国石之尊。
临了想起郁达夫在《闽游滴沥》里的话:\"福建的山水,总带着几分倔强。\"这倔强,或许正是八闽大地生生不息的密码。愿诸君得闲时,来三山两塔间走走,看茉莉如何开在钢筋丛林里,听闽江潮水唱着新的船政学堂故事。
[1]严复:近代启蒙思想家,福州人,翻译《天演论》等西方著作
[2]林觉民: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,福州人,《与妻书》作者
[3]郁达夫:现代作家,1936年游历福建后创作《闽游滴沥》
发布于:山西省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